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2016南美-19. 在Arequipa吃吃喝喝的小日子

在美麗的Arequipa散步的日子,就像換了一個城市,過著日常生活。既然是日常生活,就少不了當地的食物了。Arequipa的食物,是我旅行秘魯大小城鎮中,最喜歡的。從庶民小吃到高級料理,能滿足不同需求的胃。菜市場是品嘗庶民小吃的好地方,ArequipaSan Camilo市場,位在武器廣場東南方五個街區處,是市中心最重要的市場,佔地也非常廣,喜愛體驗當地生活的旅人,一定要到這裡來走走,絕對會有屬於自己的小發現。

San Camilo市場首先不可錯過的就是Chicharrón (炸豬肉)。雖是炸肉,但沒有裹粉,而是豬皮連著肥肉和瘦肉,直接下鍋炸。豬皮被炸成酥酥脆脆的黃褐色,裡頭的肉則是軟軟嫩嫩的白,吃起來口感分明。這道料理較接近台灣口味,若吃不慣秘魯料理,相信會喜愛Chicharrón。市場一盤Chicharrón附上馬鈴薯作為主食、爆玉米是配料,以及生洋蔥作為解膩之用。別看分量不多,一盤吃完可是飽足感十足,而價格大約是台幣90元,是一道無論對當地人或外國人來說,都受到歡迎的小吃。

吃完Chicharrón,若覺得油膩了些,就到果汁攤吧!一整排的果汁攤前,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水果,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水果,或是幾種搭配綜合,或是加牛奶,請主人調配一杯,自己喜歡的果汁。選擇自己想喝的果汁容易,但選擇攤位卻很困難。每一攤的果汁不只品項相同,價錢也一模一樣,而每個攤販的阿姨,都拿著菜單向我招呼,連攬客手法都一樣,真是令人不知該如何選擇,彷彿選擇了某一攤,就要向好多人說聲對不起了。但畢竟無法將每攤喝遍,只能憑著直覺隨意選擇。選定後,就坐在攤位的水果堆前,向阿姨點好喜愛的果汁,Arequipa的木瓜特別有名,這裡的木瓜比台灣的小很多,大約只有手掌大小,來杯Arequipa木瓜汁是不錯的選擇。若怕木瓜的飽足感太強烈,混和柳丁或鳳梨也是我喜歡的搭配。阿姨打好果汁後,一杯通常裝不完,可以坐在攤前慢慢喝,喝完阿姨會再把剩下的倒入杯子裡,真的是喝了個飽。若怕剛吃飽喝不完,也可來杯午後果汁,作為旅途中的補給。

說到秘魯的庶民食物,就不得不提到「秘魯式中餐廳」ChifaChifa這個字是從中文的「吃飯」音譯,一般對外國中餐廳的想像,大約會是合菜類的餐廳,但Chifa不同。一間Chifa裡,一定會有的料理就是「Arroz Chaufa」。Arroz是西班牙文中「飯」的意思,而Chaufa則是中文音譯,我想念幾次大概就能猜到,就是「炒飯」。秘魯人並不知道Chaufa裡就帶有「飯」這個字了,還在Chaufa之前寫了Arroz,蠻有趣的呢!說起在台灣,也常常可見類似誤用外語的狀況,不論身處何方,使用自己的立場來理解對方,總是比較輕鬆方便,卻也常常無法真正理解。

我在ArequipaChifa吃了Chaufa,一份只要台幣50元,份量很多,大約是台灣炒飯的1.5倍。看著炒飯上桌,真是有一種熟悉的感覺;然而待炒飯入口後,卻是完全不熟悉的味道。秘魯的飯偏硬,沒有台灣的好吃,而醬油放過多,口味過重,吃久了又乾又膩又飽,遠不及台灣「大火快炒」出的炒飯美味。因此可以想見,Chifa雖為中餐廳,廚師都是秘魯人,也鮮少華人會來吃;反而對當地的勞動階級來說,因為便宜大碗味道夠,是吃飽的好選擇。

Arequipa的精緻料理中,我最愛的就是Chupe de Camarones (河蝦濃湯)。這道料理在Arequipa的幾間高級餐廳可以發現,而我吃過且相當好吃的是在Yanahuara區的La Nueva Palomino餐廳,一份約台幣400元。這道河蝦濃湯內除了Arequipa特有的河蝦外,還有馬鈴薯、飯、玉米、蔬菜,煮好後在上方加上起司、撒上香料葉。那彷彿和蝦子身體融合的橙紅色濃湯,是這道料理的重點,喝起來微辣、微酸,是有著鹹味的濃湯,容易讓人一口接一口。河蝦的身體較粗短,和我們常吃的瘦長海蝦不同。這道湯因為有著許多澱粉和蛋白質,只要點一道湯就可吃飽飽,若使用台灣的點餐邏輯,又加點個豬排飯,那是絕對吃不完的!說起Arequipa的代表性料理,必定就是這道河蝦濃湯,到訪的旅人,一定要來嘗嘗。而雖然是屬於精緻料理,La Nueva Palomino餐廳卻屬於比較輕鬆歡樂的氛圍,在此用餐不會有拘謹的感覺,能夠自在地享用。

而當我用完餐要結帳時,我使用在此之前慣用的結帳手勢向服務生示意,大叔服務生來為我結帳時,還特別教我結帳的西文念法,我念了好幾次,一開始念不標準,大叔服務生就再教一次,直到我念得標準為止。過程中歡笑不斷,大叔並沒有因為我是外國人,就放過我不正確的發音;也沒有因為我不會說西文,就對我愛理不理,我真的很喜歡這樣親切又沒有距離的感覺,也讓我更愛這家餐廳了!

La Nueva Palomino餐廳,是我向當地人打聽,要如何能吃到道地的Arequipa料理時,得到的建議。第一次去的時候是晚上,沒想到餐廳只賣到傍晚,只好沿路尋找有開的餐廳。Yanahuara區是Arequipa的高級住宅區,餐廳大都走精緻路線,我走進的店是Corte Azul,在菜單上搜尋當地人推薦的Arequipa料理而選了Rocoto Relleno (約台幣280)。在點之前,我並不知道這道菜是什麼,來了之後,看到那巨大的辣椒,我確實是嚇到了。這道菜分成兩個部分,其一是馬鈴薯千層鹹派,另一個就是辣椒起司燉菜。

馬鈴薯千層鹹派的味道中規中矩,而辣椒起司燉菜真的很辣,秘魯人在巨大辣椒內部放入洋蔥、青椒、肉,還有一顆紅棗,再於上方鋪上一層起司,切開的辣椒蓋子蓋上後,就完成這道特別的料理。味道很不錯,只是對於不擅長吃辣的我來說有些挑戰,最後辣椒內的食物都吃完了,但外層的辣椒實在無法全部下嚥。老闆看著我剩下來的辣椒,一直說好可惜,要我把它吃掉。老闆是個大約40歲的男子,餐廳內只有他一人,負責從主菜到上菜、收銀的所有工作。而剛好當晚也只有我一個客人,我們倆有一段簡單的聊天。老闆說他在蒐集各國的紙幣,而他第一次遇到台灣客人,就問我有沒有一張能和他交換,可惜我將台幣放在旅館大背包內,否則就能留一張新台幣在Arequipa的餐廳裡了。

馬鈴薯是秘魯人重要的糧食,秘魯的馬鈴薯品種也相當多,據說有一百多種,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我來說,對於馬鈴薯的想像就只有那一種,來到這裡真是開了眼界。然而,每一種馬鈴薯的味道差異很大,有些實在不太合我的胃口,只要看到餐點裡出現,總是有些頭痛。在Arequipa,有一間主打馬鈴薯創意料理的餐廳Hatunpa,走進這間餐廳時,服務生會詢問客人的國籍,並在引導客人就座後,在座位上放著一面該國的小旗子。看到這裡,不知道各位台灣人和我想的是否一樣:「能看見我們的國旗嗎?」「服務生分得清楚台灣和中國嗎?」

看來,我並不是第一個造訪Hatunpa餐廳的台灣人,在我坐下後,服務生熟練地在我桌上放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!國旗上也寫著繁體中文的「馬鈴薯」、「歡迎」,看到的時候,確實有些驚喜和感動。在國外,總是要為了台灣是一個怎樣的國家,和外國人解釋半天,當這面小旗子放在桌上時,有一種被了解了感覺。雖然對於這面國旗,在心裡也還有許多糾葛,但在遙遠的異國見到它,比起放在桌上的若是中國國旗,寫著「土豆」,還是親切多了。我在Hatunpa點的馬鈴薯餐是Seco del pollo (燉雞肉),是道地的秘魯口味,在許多家庭餐館,都可吃到類似的口味,但並不是我太想念的味道。秘魯的香料很多種,要多方嘗試,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。雖然對於異國食物有喜有惡,但能吃到和台灣很不一樣的味道,對於感官的體驗來說,無論如何都是相當值得的。

味道,是對於一座城市記憶的一部份。是否還記得,你喜愛城市的特別味道呢?

歡迎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