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早餐店吃了秘魯的特色「麵包餃」配上一大杯藜麥汁,這種特殊的餃子有酥酥的麵包外皮,內餡多樣,有牛肉、豬肉、雞肉、蔬菜等口味,是我蠻喜歡的秘魯點心。沿著卡塔莉娜修道院邊緣向南走,就會在轉角看到一棟有著壯觀的白色大牆,以及繁複雕刻的大門的建築物:桑樹之家 (Casa del Moral)。
在旅遊書或其他旅人的部落格中,較不容易找不到「桑樹之家」的說法,而是依據其字面上的意思翻譯過來的「道德之家」。然而究其根源,Casa del Moral中的Moral,其實並無道德之意,而是指這棟建築物庭院中的一顆桑樹。我想稱呼它為道德之家,似乎會多了許多不必要的想像,還是稱呼它原來的名字,桑樹之家吧!
其四是在地圖上,將大西洋稱為「Mar del Nort」(北海);將太平洋稱為「Mar del Zvr」(南海)。這是非常有趣的一點,在地圖的方位上,兩者明顯位於東方與西方,為何竟是南海與北海的稱呼呢?且不止這張地圖,其他的古地圖,也都是這樣稱呼大西洋與太平洋。難道對於當時歐洲人的認知來說,東方其實是北方嗎?哥倫布的「向西航行」,其實是「向南航行」嗎?真是令我相當好奇。最後,在這張地圖上,描繪出了廣闊的亞馬遜雨林、狹長的安地斯山脈,與秘魯著名的的的喀喀湖,的的喀喀湖中有許多小島,從地圖上看起來,小島排列得異常整齊,想來若不是尚未認真測量島嶼之間的距離,就是作者懶得仔細描繪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