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2016南美-26. 享受歡樂吧!卡門聖母節

Cusco一早起來,邊吃早餐,邊利用相機在Facebook發文,告訴親朋好友「No smart phone, I still enjoy my trip!」這並非只是要親友們安心,而是我當時真實的心境。旅館外是一間女校,出門時正好是升旗集會時間,學生們身著深綠色制服,長長的頭髮用白色網布包成一球,想不到直到現在,秘魯學校仍保有此傳統。在學校工作的我,看到異國升旗特別有感覺,而能從旅人的角度看著集會進行,觀察學生的表情,是很有趣的事情。

我準備離開Cusco,前往印加帝國的神聖峽谷數日,並拜訪峽谷盡頭的馬丘比丘。在神聖峽谷及馬丘比丘這段旅程中,我與一位在Ptt聯絡上的台灣女孩Ting,相約一起行動,而我們約好碰面的地點,就是今天718日,正舉行卡門聖母節(Virgen del Carmen)慶典的聖谷小鎮Pisac (皮薩克)。失去網路的我,無法與Ting聯絡,只能直接前往Pisac,而我竟深深地相信,即使沒有網路,依然能成功在PisacTing會合。

在高聳的安地斯山脈中,烏魯班巴河(Rio Urubamba)在其中切出了峽谷,印加帝國以Cusco為首都,附近的峽谷受到烏魯班巴河水源灌溉之惠,非常肥沃,農產量高,因此被稱為「神聖峽谷」,是印加帝國的糧倉。神聖峽谷(後簡稱聖谷)沿途的小鎮,各有風情,遺蹟及自然美景豐富,又位在前往馬丘比丘的途中,是旅人來到Cusco喜愛拜訪的區域。遊覽聖谷的方式,大部分的人會選擇有效率的包車,有從Cusco往返的「聖谷一日遊」;也有請包車司機在一日行程後,將旅客放在峽谷末端,以方便前往馬丘比丘的行程。而當地旅行社也有聖谷和馬丘比丘二日遊等行程。

對我來說,效率不是旅行中最重要的事,首選自然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,以自己的步調慢慢走。剛好Ting和我的想法一致,時間也搭得上,出發前,在台北見面一次後,確定旅行風格相近,便約定好成為在聖谷旅行的旅伴。

Pisac距離Cusco只大約一小時的車程,但開往Pisac的公車卻塞在Cusco的車陣中,Cusco的街道大多是窄窄的單行道,車流又多,塞車是這裡的日常。因此,我花了一個半小時才抵達Pisac,而此時,慶典已經在廣場熱鬧地開始了!

循著樂器的聲音來到廣場,廣場四周聚集了眾多觀眾,場內一隊隊的人們,有些穿著閃亮亮的傳統服飾,有些披著獸皮;有些用竹竿高舉Cusco的彩虹旗,有些手持聖母畫像;有些頭戴棉布做成的面具,有些則是頭頂雞毛。裝扮多樣的人們繞行廣場,搭上敲擊及吹奏樂器,熱鬧非凡。

卡門聖母節雖然是天主教的節日,卻不見天主教的莊重氣氛,反而像是狂歡的慶典。服裝代表了不同時期的人們,從獸皮衣、印地安人裝扮、西班牙風服飾都有。而面具更是慶典中非常重要的元素,戴上面具,就不再是自己,化身成西班牙貴族、奴隸、商人、黑人、羊駝牧人等等在歷史中曾出現的角色。在殖民時期,許多印加人的心情被迫隱藏,戴著面具,象徵著表面服從,壓抑真正的想法。笑不出來的印加人,只能用面具式的笑容,應付殖民者。因此直到現在,面具在各個慶典中,都很常出現,具有特別的意義。

麥斯蒂索的混和文化,在卡門聖母節表現無遺,光看服裝及感受背後意義,就非常值得一看。我邊繞著廣場看遊行,邊尋找著Ting,亞洲人臉孔在這裡果然明顯,很快我們就相遇了。久違地開口說了中文,更重要的是,久違地和別人聊天,我才被世界遺忘一天,竟就被世界找了回來。那種感覺有一點安心,卻也有一點意猶未盡。卡門聖母節將持續到夜晚,Ting和我交換了想法,決定先前往Pisac後山的遺跡,傍晚再繼續參加慶典。

從遺跡回來後,來到了夜晚,慶典更加熱鬧了!演繹著一幕一幕印加歷史故事的遊行,隨著時間愈晚,也愈來愈歡樂,連羊駝也參與了遊行。人們一邊走,一邊跳舞,向著廣場人群灑酒,帶著食物分給群眾,我甚至也被遊行隊伍攬去,手拿著一塊羊駝排要我吃。雖然我顧著不強的腸胃而沒吃,但能參與在慶典其中是非常棒的經驗。

卡門聖母節從7/15持續到7/18,今天晚上是慶典的最後一天,各個隊伍遊行完,就走進教堂向聖母告別。儘管已到了該結束的時間,活動也都已經表演完,但捨不得結束的眾人,仍繼續聚集在廣場中喝酒吃肉跳舞,歡呼聲一直持續到深夜,人們大聲呼喊,相約著「直到明年」。

在聖谷的第一晚,就讓慶典的歡樂氛圍,伴我入睡。

歡迎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