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author:敲敲旅人 Post published:2021-02-24 Post category:南美洲 / 秘魯 Post comments:0 Comments Chinchero(琴切羅)的石板路一路向上,穿過一層一層的磚瓦屋頂,來到了一座石梯前。石梯兩旁有樹,左邊的樹開著黃色的花,右邊的樹開著紅色的花,石梯像是通往未知的道路,直直向上,看不見上方有什麼。儘管旁邊還有岔路,我自然是選擇登上石梯,一探那未知的究竟。而那裡可說不是太特別,卻令我印象深刻,那是一個小小的平台,有一塊小小的三角草地,三角形的邊,有著綠色的公園椅。從這個小小的三角公園,可以看見Chinchero的層層房子,人們坐在椅子上,悠閒地享受冬日的陽光。而我偏愛這種充滿生活味的小巧場所。 從公園旁再往上走,是一條又長又直,偶而伴隨階梯,不斷向上的石板路。石板路的盡頭,就是這個早晨的目標,Chinchero教堂。Chinchero教堂是旅行團來到Chinchero的重點,而這條又長又直的石板路,也是遊客必經之路,因此在路的兩旁,都是手工藝品店。和聖谷中的另一個小鎮Pisac相同,Chinchero也以手工藝著名,然而由於遊客量遠低於Pisac,Chinchero受觀光侵害較小。除了價格較便宜外,也能在團客尚未抵達的清早,看到工藝職人專注地編織或雕刻的身影。雖然工藝品是觀光取向,但看著人們一針一刀,專心地製作,默默覺得這裡的工藝品充滿了更多的情感。也許是因為這樣,我帶了一個喜歡的筆袋走,直到現在仍在使用。 向上,繼續向上,海拔應該到3800公尺了,通過道路盡頭的白色拱門,就是立在小鎮高處的Chinchero教堂。當我走過拱門時,不知不覺停下了腳步。眼前是一大片開闊的綠色草地,草地旁的教堂,有著深褐色的石塊製成的基底,上方則是白色牆面,配上深綠色的門窗,看起來非常清爽。雖說是教堂,但Chinchero教堂並不太像我們熟悉的教堂模樣,必須仔細觀察,才能感受到一些教堂元素,否則就像是一區美麗的白色房屋。當西班牙人來到Chinchero時,破壞了原本的印加建築,但留下了堆砌工整堅固的石塊地基,並在地基上蓋成天主教教堂,有強壓印加人的意味。然而似乎因為必須顧及地基的排列,西班牙人並不能隨心所欲的設計,只能建造出這座「不像教堂的教堂」,也許這也是另一種印加的勝利吧! 種種因素,讓Chinchero的教堂變得非常特別,世界上恐怕很難有其他教堂和它撞衫。雖說在Cusco也有許多以這種方式建造的建築,但Cusco的城市顏色偏向紅褐色,與印加石塊的顏色相近,整體較為一致;而Chinchero的牆面是白色,和地基的印加巨石有明顯的分界,讓這座教堂的特色變得非常鮮明。我想白色是適合Chinchero的,這裡有湛藍的天、廣大的草原、開闊的視野、長長的山脈、涼涼的空氣,這裡的顏色是白色,我很喜歡。 而唯一美中不足的,就是教堂前的草地上,放了許多小販的紀念品。時間尚早,遊客來得不多,小販的地攤尚未展開,紀念品一包一包裝好放在草地上,不解風情地破壞了美麗的畫面。從進入教堂範圍的拱門回頭望,拱門就像一個觀景窗,將旅人的目光聚焦,聚焦在Chinchero層層向下的屋簷,聚焦在長長的坡道,聚焦在藍天之下的山脈。排除了一些不重要的人事物,才能發現美好的小細節。 教堂的鐘樓並不突出,是座三層樓高的白色長方體建築,牆上開了幾個長窗,能從窗戶看見吊著的鐘。通過鐘樓旁的拱門,須走過向上的石梯,由於地勢較高,在還沒通過拱門時,無法完整看見拱門後面的樣子,總要親自走進去,才能一窺究竟。在拱門後,是教堂的禮拜所,我到的時候還沒開放。禮拜堂片片斜斜的屋頂,像是正在輕輕拂過的貓背,小貓一層一層地被指腹按倒,溫柔地睡著。一對父女坐在禮拜堂的草地上,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,但卻聽得見兩人的開心。父親溫柔地說著話,女兒輕輕地笑著,就像安穩的禮拜堂一樣平和。 走到禮拜堂的屋簷下,再回頭向鐘樓的方向望去,一座石造的十字架立在草地上。十字架後方開闊有遠山,這象徵天主教的標誌,本身像是獨立於教堂建築之外,獨自在這印加小鎮中宣揚理念。我想開闊的視野,是我喜歡Chinchero的重要原因,在延伸的草地和山脈中的白色Chinchero,更加地輕盈了。微微地吹向臉上的,也許是從雪白山頭上沉降下來的風,也許是從草原上輕拂而來的風,也許是那點點綿羊的吐息,也許只是沉睡中的巨石印加與白色西班牙,又小小地爭執了吧。 繞到禮拜堂的側面,上方大面的西班牙白牆上,開了個透光小窗;下方有新有舊的印加巨石牆,閉了扇綠色木門。原來,你們在這裡鬥嘴呀!兩側有著細緻植物螺紋雕刻的燈,像是在仲裁紛爭般地保持平衡。好了,別爭了,一切都已經過去,此時此刻,你們可以一起美麗著,在這群山之中。 從禮拜堂側面往下走,大片的綠色草原旁,有著殘留的印加遺跡。當初,西班牙人也許不需要那麼大的教堂建築,因此留下了一些只有印加巨石,沒有上方西班牙白牆的遺跡。大片的草地有一種讓人想要休息的魔力,我放下大背包,坐在印加石牆邊,身體想要躺下來,但眼前能清楚看到遠方山脈,就又捨不得躺下來了。 休息過後,往山脈的反方向走,眼前的景色,再次讓我驚喜,那是層層的巨大印加梯田。理論上來說,在聖谷地區旅行了這麼久,已經看過了太多印加梯田了,Pisac的圓弧形、Moray的同心圓、馬丘比丘的天空之城、Ollantaytambo的長方形,各有各的特色,應不會再對梯田有太大的反應。但旅行的未知及驚喜,就在此處,Chinchero的梯田,竟是凹字形的。一層層的梯田,凹字的開口面向山谷,想必如此設計,與陽光的角度,和風的流向有關。古印加人的智慧讓人感動,這種與自然共生的方法,讓人不由得自省。若是現代人想要克服環境,使用的方法與其說是更「科學」,倒不如是更「粗暴」,再一次地我問問自己,人類真的進步了嗎? 我坐在凹字形梯田邊,吹著微風,看著山谷,周圍一個人也沒有。是啊!一個人也沒有,我又再次回到獨自旅行的狀態了。似乎感覺很久了,沒有這樣一個人靜靜地看著山。和Ting一起旅行的時間不過四天,卻已習慣有旅伴能說話,此時一個人坐著,慢慢回到了獨自旅行的感覺,那種和自己深深接近,和自己對話,和自己作伴的感覺,回來了。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,更能將感官打開,坐著的地方是梯田,對面的山卻有著高挑樹木組成的深綠色森林,而山谷間,一條大約兩公尺寬的涓涓溪流,以非常平緩的速度流動著。仔細一看,遠方小小的,有人們在小溪旁洗衣服,有驢子在山谷間散步,時間似乎再次停止了。 有小徑能下到山谷裡,要去嗎?為何不呢?走走當地人們的日常路徑,看看他們日復一日,看著的是什麼樣的畫面。小徑上,是普通的沙土路,有著木頭做成的粗糙農田圍籬,有簡單的石梯和木橋,地上落下了,有著十字裂痕的果實。都是一些日常的畫面,日常的畫面,就是最好的。 印加人將Chinchero稱為「彩虹誕生之地」,在印加首都Cusco的夏天雨季,下過雨的早晨,陽光從東南方斜斜照射,彩虹出現在Cusco的西北方,那裡就是Chinchero。彩虹誕生之地,多麼美的名字啊!不知道彩虹誕生的場所,是在白牆教堂、凹字梯田,還是山谷間的溪流呢?雖然看不到彩虹,但它的美麗源頭,就誕生在Chinchero的每個角落之中。 從小徑向上,走過凹字梯田,經過印加石牆,穿過白色拱門,踏過青青草地,我即將離開這個美麗的聖谷小鎮,回到Cusco。在這個季節看不到彩虹,但當我回到Cusco,我會記得朝著西北方看一看。 回程時,在印加石牆的腳下,看到了指示箭頭。可以往左,也可以往右,流浪的旅人呀!你想要往哪一邊呢?一個人的旅行,似乎往哪邊都可以,卻萬萬沒想到,回到Cusco之後,我竟失去了選擇的權力,失去了自由。 You Might Also Like 2016南美-12. 沒有行程的旅行 2020-11-25 2016南美-80. 旅行之神的眷顧 2021-07-27 2016南美-44. 心中最純淨的地方-Titicaca湖畔小村Llachón 2021-03-16 歡迎留言取消回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