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author:敲敲旅人 Post published:2021-05-11 Post category:南美洲 / 秘魯 Post comments:0 Comments 從Huaraz開到Lima的夜車,在早上五點半抵達,我坐在車站內,一邊吃著車上附的簡易早餐,一邊等待天亮。早餐實在太過簡易,吃完仍感到飢餓,六點天亮後,我走到街上尋找食物。巴士站所在位置,是利馬的San Isidro(聖伊斯德羅)區,這裡不是觀光區域,也沒有什麼商店,但有公園綠地、乾淨街道,看起來像是不錯的住宅區。早上六點,唯一開著的店是星巴克,我就成為店裡第一個客人,點了份烤餃子和一杯咖啡。我坐在大城市裡的星巴克,悠閒地吃著早餐,好像很久很久,沒有這種感覺了。我真的,離開安地斯山脈了。望向窗外,盡是現代化的建築和道路。幾個小時前,我還在群山環繞的深山中健行,現在回想起來,宛如夢境…。 利馬的天空依然陰鬱,我走在人行道上,城市的熟悉感覺慢慢回來了,走在台北、走在紐約,走在這樣的人行道上。只是我心中,還在懷念,走在山脈裡的自己。我的心裡空空的,像是少了什麼,到底是什麼呢? 沿著Andrés Aramburú(安德雷斯。阿蘭布魯)大道,向西邊走十分鐘,就看到了利馬的BRT-Metropolitano,這是貫穿利馬南北的重要大眾運輸,離我最近的,就是Aramburú站。現在,連乘坐的交通工具,都已經不是山裡的共乘車了呀!搭上往南的兩節式BRT,正好是上班時間,車內十分擁擠,大部分的人要去利馬的新城區-Miraflores(花見)區上班,而我的目的地,則是比Miraflores更南邊的Barranco(巴蘭可)區。 我在Bulevar(大道)站下車,從大道上走進側邊的一條人行道路,兩側的殖民風格平房,每一間都有不同的顏色,同時有著古典和變化多端的氣質,和利馬古老的歷史區,有著很不一樣的氣氛。 穿過人行道路,來到Barranco區的廣場,早晨八點半,路燈還沒熄,廣場內低矮的植物,為總是陰天的利馬鋪上了一層清新。噴泉沒有觀眾,稀落的人們或悠閒走在廣場內,或坐在木椅上看書報,比起武器廣場滿是警察的肅殺氛圍,Barranco廣場散發出平和的氣息。這裡是利馬的文青區,酒吧、咖啡店、悠閒的餐廳林立,也有畫廊、音樂廳、劇場等等,街頭藝術展覽或活動也時常舉辦,比起歷史老城區,治安好得多了,能夠安心自在地在此散步。 從廣場旁的石頭樓梯路向下,轉個彎,就來到了嘆息之橋(Puente de los Suspiros)。這座橋跨越的不是河川,而是一條石造道路,橋下各種街頭藝術品,夾雜在樹木之間,想不到利馬也有如此氣質滿點的一面。無論是站在橋上,看著橋下的鬱鬱蒼蒼、微微燈光;或是坐在橋下的椅子,聊過一段時光,都是非常享受的日常生活,難怪嘆息之橋,是情侶的約會勝地。 Barranco的房子高高低低,特別多階梯和小橋,以及許多隱密的小巷子,喜歡小巷子的我,鑽得很開心!轉進這條巷子,看見氣氛小店;轉進那條巷子,遇見街頭藝術;再到處轉轉,植物與殖民風格的屋子,展現出藝術的氣質。走著走著,不知不覺來到了 Catalina Recavarren觀景台,站在觀景台邊,眼前所見,在利馬灰濛濛的空氣之下,是一大片,同樣灰濛濛的海洋。 啊!是太平洋!旅行快一個月了,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海,而且,是那熟悉的太平洋! 看到太平洋,懷念的感覺從心中湧出,我立刻尋找前往海邊的道路。前往海邊的道路,沿著山壁建造,我突然發現,真的好像,好像台灣的太平洋海岸。台灣的東岸,陸地與海之間落差很大,而利馬竟也是有著同樣的高低落差,這是我們環太平洋的共同景色嗎?我心中情感不斷堆疊增長,加快腳步,越過海岸公路後,我來到了太平洋身旁。 海風呼呼,長浪拍來,這是我熟悉的太平洋!我沒想到,在南美洲見到太平洋,竟然能讓我如此懷念與感動,就像見到一位老朋友一樣。台灣,就在海的對面呀!我拿出手機定位方向,朝著台灣的方位望去,雖然我什麼也看不到,卻依稀感覺到,在海的那一邊,就是我熟悉的家。 站在異鄉,望著家鄉,我到底,是為了什麼出走呢?我已經得到,我要的東西了嗎?儘管太平洋如此廣大,赤道線分隔南北,台灣與利馬卻像是連在一起一樣。除了高低落差大的斷崖,海岸也和台灣東部一樣是石頭岩岸,而一名秘魯男子,就坐在這石頭海岸上,安安靜靜地看著太平洋。若說這景象是在花蓮,似乎一點也不違和。我看著太平洋,心中是對家鄉的思念;而這位秘魯男子,又是懷著什麼心情,看著太平洋呢? 每個看海的人,心中都有著一種心情,一個故事。此時,天空竟然下起雨來了,這是我來到秘魯,遇到的唯一一次雨。雨下下來,增添了幾分鄉愁,也讓利馬文青的Barranco,增添了幾分憂愁。再不離開,眼睛也要開始下雨了。 Barranco是利馬舒服、悠閒又安全的區域,若想看看不一樣的利馬,蠻推薦來這裡散步。尤其各條大街小巷,可以花時間好好探索。在離開之前,我在路邊看到了大花曼陀羅,立刻又懷念起在台灣的日子。我還記得,在我念的大學裡,也有一棵大花曼陀羅,當他盛開的時候,我總會為他停留。秘魯明明離台灣那麼遠,有時候卻又覺得那麼近。 不久就要離開秘魯,我決定今日午餐,要享用一直沒吃到的秘魯國菜-Ceviche(檸檬醃生魚)。這道秘魯人引以為傲的料理,不管在哪個城市,從高級餐廳到菜市場,都能看見。而我擔心生食的衛生,所以一直還沒吃,尤其在我肚子生病之後。在即將離開利馬的時候,我來到了位於Surquillo(蘇耳基尤)區的Al Toke Pez餐廳吃ceviche。Surquillo區離秘魯最高級的商業區Miraflores區,只有一條路之隔,氛圍卻大大不同。比起高樓大廈櫛次鱗比的Miraflores,Surquillo卻充滿庶民氣息,舊舊的房子,有些髒亂的街道,滿滿的街邊小吃。 我選擇在Al Toke Pez吃ceviche,不是因為它是高級餐廳,而是因為這間店是日本人所開。我心想日本人處理生食的嚴謹,應該可讓我放心地吃,否則生過病的我,還是有點擔心。這間店小小的,座位不到十個,我成了第一批客人,吃的時候,還有很多人在外面排隊,都是秘魯當地人,看來雖然是日本人開的店,口味讓當地人很滿意呢!我點了一份綜合套餐,包含ceviche、海鮮炒飯、炸海鮮,以及一杯紫玉米汁。每一道料理,都非常好吃!不愧是日本人呀!而終於吃到的秘魯國菜ceviche,也真的當之無愧,酸酸的檸檬味,完全遮住魚腥,肉質也很嫩,吃完覺得非常清爽!也讓胃口大開,這一餐,吃得非常滿足。 「ごじそさまでした!」(多謝款待!)離開前,我朝著廚房裡忙碌的老闆大喊。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!」(謝謝!)老闆也笑著對我大喊。能在秘魯說日文,好懷念呀! 我要離開利馬了,午餐過後,我再次坐上BRT公車-Metropolitano,途中經過了大廈林立,繁榮的利馬。這真是一座多樣化的城市,歷史老城區、新城區、文青區、庶民區,各有不同的特色。遊客對於利馬總是負評多於好評,但此刻我卻覺得,似乎還能更深入好好地探索這座城市。 我即將從利馬坐上往南的巴士,前往南方的太平洋海岸小鎮-Paracas(帕拉卡斯)。 You Might Also Like 2016南美-53. 黑山脈與白山脈 2021-04-17 2016南美-32. 從天空中,俯瞰天空之城 2021-02-03 2016南美-21. 最浪漫的Arequipa,情人眼裡的Misti夜色 2020-12-27 歡迎留言取消回覆